
苏星达的奋斗成长之路
苏星达,辽宁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2022 级本科生,汉族,中共党员。曾获国家奖学金、校三等优秀学生奖学金、外研社“国才杯”全国大学生外语能力大赛笔译三等奖、第四届辽宁省翻译大赛三等奖、2022-2023学年校科技创新先进个人等荣誉。专注学科前沿,积极投身志愿服务,作为暑期“三下乡”活动队长带领团队在辽宁沈阳、大连、锦州等红色文化遗址开展实地调研,完成10余篇考察报告与心得体会。
脚踏实地、潜心学习。大学两年期间,共修44门课程,专业排名始终保持在前三名。他认真投身于专业知识学习,系统学习了《高级英语》、《语言学》等专业课程,在课余还学习了《英汉翻译教程》《英汉文体翻译》《高级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等书籍,积极丰富自身知识储备,选课时注重个人能力的提升,辅修了《计算机基础》。除了扎实专业知识,他深谙语言学习需要在日积月累中融会贯通,坚持每日打卡BBC精听、经济学人外刊精读、政府工作报告英文版,持续关注时政新闻,不断开拓国际视野,提升一名“外语人”的综合素质。

凭借着扎实的语言功底与专业课基础,他的英语水平有了明显进步,顺利取得了TEM-4证书,大学英语四级和六级证书,同时获得多项省级、校级竞赛荣誉。2023年10月“外研社 国才杯”全国英语阅读大赛校级三等奖,2023年10月“外研社 国才杯”全国英语笔译大赛校级三等奖,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校赛三等奖,第四届辽宁省翻译大赛省级三等奖,2024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专业组三等奖,2024年10月“外研社 国才杯”全国英语综合能力大赛铜奖。此外,在大二学年荣获多项校级荣誉,2022-2023学年校级“科技创新先进个人”,2022-2023学年校级“三等奖学金”。
在思想方面,他思想积极端正,要求上进,不断提升政治素养,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较高的思想觉悟,树立了良好的人生观和道德观。秉持着乐于助人、与人为善、团结他人的品格,与同学们建立了优良的人际关系。他时刻关注党和国家的发展大势,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他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和个人道德修养,做到言行一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2022年疫情防控期间积极参与外国语学院和学校南区图书馆的防控工作,参加“传承红色基因,铸魂时代新人”系列活动报告会,参加“传承红色基因 铸魂时代新人”清明祭扫活动,积极参加线上公益课以及公益讲座,积极参加寒假“微团课”,实践时长30天。在学习中实践,在行动中思考。

他自2022年10月入学至今,先后担任学院学生会志愿服务部干事、学风建设部部长等职务。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坚持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顾全大局,有着高度的责任心。积极组织各项活动,大胆创新,锐意进取,认真听取他人意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与集体荣誉感。在工作期间,做好200余天的晚自习考勤,同时积极组织开展具有专业特色的外语角活动20余次,参加外语角活动30余次,获得师生的一致好评,主办过两次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专业组比赛,共有二十余位选手参赛。
该生一直热心于公益,积极参与各类公益志愿活动。在入校后的近两年间中,参加校院组织举办的各类志愿服务活动11次,与学院学生会同学一起策划、组织并参与了5项志愿公益活动。如“友爱友邦,书香筑梦”爱心捐书志愿者活动,“衣旧情深”爱心捐衣志愿者招募活动,“学雷锋,树新风”校园清洁活动等。此外,还积极参加辽宁工业大学2022-2023学年寒假“微团课”社会实践活动。两年内共参加三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2024年寒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期间,该生所在的团队实地考察了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实践时长达到七日,并最终成功写出实践论文以及实践报告,从而真正达到了实践目的。2024年夏天“三下乡”活动期间,作为赤焰先锋队队长,带领七名团队成员前往辽沈战役纪念馆、辽沈战役配水池战斗遗址进行了参观考察。
立足当下,心向远方。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他将以更加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以身边优秀的同志和同学为榜样,努力克服自身不足,在热爱的领域有所成就,回报母校,为母校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