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航计划|我是国奖生⑥
2025年04月01日 20:00


石艳兰,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2022级计算机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汉族。专注于学科前沿,围绕计算机视觉展开深入研究,成果丰硕,发表了 2 篇 SCI 3区期刊论文,以第三作者身份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1 项,以第一作者身份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授权 3 项。在竞赛方面,在第十一届 “大唐杯” 信息通信工程实践赛辽宁赛区中,荣获研究生三等奖。此外,积极投身志愿服务,累计服务时长达到 60 小时。


勤耕学田,厚植专业底蕴


身为学生,石艳兰将学习视为首要任务。她对知识满怀渴望,对学术秉持敬畏之心。


在课余时间,她广泛涉猎专业书籍与前沿文献,在字里行间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在思想碰撞中开阔视野。


石艳兰专业课程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多次获得校学业奖学金。其中,荣获研究生一等、二等学业奖学金,2023-2024学年,她更是凭借优异的成绩,荣获国家奖学金。


这些荣誉是对她辛勤付出最直观的褒奖,也为她后续的科研与实践之路铺就了坚实基石。



勇攀科研高峰,创新驱动发展


石艳兰对计算机视觉领域满怀热爱,时刻关注学科前沿消息。在导师的耐心指导下,认真探究计算机视觉领域,就此开启充满希望的科研之路。


尽管科研的过程困难重重,实验结果也常常不理想。可她并没有退缩,经过不断调整研究方案,她终于在计算机视觉专业上获得了一定收获,并在《IEEEAccess》、《Sensors》等sci期刊发表学硕论文。


除了论文成果,石艳兰还积极参与知识产权创造,以第三作者获得 1 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以第一作者拿到 3 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授权。这些实实在在的成果,充分体现了她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无疑会在她未来的职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赛场展现锋芒,实践铸就担当


石艳兰深刻明白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的重要性,积极在不同领域展现自身价值。她积极参与各类赛事,在第十一届 “大唐杯” 信息通信工程实践赛辽宁赛区中,她与团队成员紧密配合,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默契的团队协作,获得研究生省级三等奖。


除此之外,石艳兰还热心投身社会实践,积极参与 “护苗行动”,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达到 60 课时。在 “护苗行动” 期间,她为村里的孩子们辅导功课,耐心解答他们学习中的疑惑;开展安全教育活动,为孩子们筑牢安全意识防线;组织文化娱乐活动,给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增添欢声笑语。


通过参与 “护苗行动”,石艳兰不仅锻炼了自己的沟通能力和组织能力,更对社会责任有了深刻的感悟。她坚定地表示,“未来会持续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为更多的人送去温暖与帮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展望长远未来,恒志勇毅追光


回顾自己一路走来的科研历程,石艳兰心怀感恩且态度谦逊。她坦诚地承认自己仍存在许多有待提升之处,深知学无止境,需要持续学习、不断进步。在她看来,当下所取得的成绩并非终点,而是一个全新的起点,前方还有无数未知领域等待她去探索。


石艳兰满怀期待地展望未来的工作,她希望能够充分运用过往积累的丰富经验,在新的平台上发挥价值。“我只是一名普通学生,能取得今天的成绩,离不开老师们的悉心指导、同学们的热心帮助,更离不开学校提供的优质培养环境。” 石艳兰真诚地说道。她深知自己的成长之路得益于身边无数人的支持与鼓励。“未来的道路漫长且充满挑战,但我会始终怀揣对科研的热爱与执着,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定地走下去。”



赵永康,辽宁工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软件工程专业2022级本科生,汉族,中共预备党员。曾获国家奖学金;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非数学A类)全国二等奖(全国2.6%)、2023年“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辽宁赛区本科组一等奖、2023年辽宁省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2024年辽宁省“挑战杯”金奖、2024年辽宁省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2024年全国大学生统计建模大赛辽宁赛区本科组一等奖。专注算法设计,发表《Highlights in Science,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期刊论文一篇、投稿《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期刊论文一篇(Under Review);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担任锦州市太和区营盘街道东太平社区团支部兼职副书记1年,加强学校与地方社区交流联系。


砥砺德行,矢志不渝


大学是一个人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分界点,他深刻认识到这一点之后,在2022年9月正式向党组织诚恳地递交了入党申请书,通过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要理论,时刻保持自身的政治先进性,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以实际行动向党组织靠拢。他认真学习党的理论知识,积极参加党校和“青马工程”培训学习,并以优异的成绩顺利结业。在思想和行动上,他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以党员的标准来衡量自己,于2024年5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朝乾夕惕,勤勉不怠


尽管大学生活丰富多彩,但他始终铭记“学习是学生的天职”这一箴言。上课时,他总是抢占前排座位,认真聆听、详细记录笔记,积极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不仅如此,他还积极带动其他同学共同学习,为班级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面对软件工程领域庞杂的知识体系,他坚持‘理论-实践-创新’的螺旋式学习法,日均10小时的高强度训练,累计编写代码超1万行,GitHub开源3个工具类项目。在大二时,他有幸加入了科研创新团队,从算法“小白”成长为能够独立编写智能优化算法的学生,基于研究成果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撰写论文《Scheduling in Parallel Two-machine Flow Shops for Maximizing the Total Early Work Subject to Arbitrary Due Dates》,于2025年2月投稿至SCI一区期刊《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Under Review)。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拓宽了他的视野,也让他明白学习并非枯燥无味,而是蕴含团队合作的乐趣和轻松愉快的氛围,极大地增强了他对学术的兴趣和向往。他勤奋刻苦,连续两年在专业的综合素质测评成绩名列第一,并多次荣获校“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他目标明确,积极参加各类创新竞赛,获得国家级奖项两项、省级奖项九项,其中包括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国家二等奖(全国前2.6%)、‘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辽宁赛区一等奖(个人在团队排序第一)、辽宁省数学建模大赛省级一等奖(个人在团队排序第一)等。此外,他在大一下学期顺利通过英语四级考试,大二上学期顺利通过英语六级考试。在此基础上,他广泛阅读软件工程领域的相关书籍与英文文献,以此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并深入钻研专业知识,不断提升自我。2023年12月,他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会议上发表一篇专业论文,并被CPCI检索。


栉风沐雨,止于至善


他充分发挥了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积极投身于学校、学院组织的各项活动,以实际行动支持学校的各项工作。他创新班级‘1+1+N’互助模式(1名班委带动1个宿舍,辐射N名同学),推动班级平均学分绩点提升12%,带领班级获评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2022—2023学年的“优秀班集体”称号。作为班长兼团支部副书记,他认真履行职责,对日常事务和团学工作都能高效、有序地处理,积极组织班级和团支部的各项活动,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提升了同学们的参与热情。同时,他乐于助人,主动关心同学们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及时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赢得了大家的信任与支持。2024年1月,他被荣幸地被聘为锦州市太和区营盘街道东太平社区团支部兼职副书记。在社区工作中,他积极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和社区建设,主动协助组织并宣传青年工作,为社区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通过在学校和社区的实践锻炼,他的组织能力和领导才能得到了不断提升,同时也更加深刻地领悟到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深远价值。他深信,只有将个人的成长融入集体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之中,才能真正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


从课堂到实验室,从班级到社区,赵永康始终秉持“躬耕笃行”的精神,积极践行青年党员的使命与担当。他深知,真正的成功不在于个人荣誉的累积,而在于如何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实际行动。展望未来,他立志以“软件赋能产业”为核心方向,在国产工业软件研发领域深耕细作,矢志不渝,让青春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