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洋,女,中共党员,讲师,2020年12月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专职辅导员工作,现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党支部书记、2020级学生辅导员。
为更加深入了解学生家庭实际情况、全面呵护学生健康成长、形成家校育人强大合力,2022年度陈洋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学生为本”工作理念,利用假期对所辖班级学生进行家访,通过实地走访、网络云访、家长会普访等不同方式,重点关注特殊学生家庭、两困学生群体,其中个体性家访51人次,集体性家长会3场,全面覆盖特殊家庭类、学业困难类、家庭经济困难类、受资助类、心理问题类、行为异常类6类学生群体,完成家访工作反馈表40余份,为提高家访针对性、实效性提供了有利依据,使家校协同育人工作变得更鲜活、更温暖。
一、 针对特殊个体 精准关爱呵护学生健康成长
小X是身患脑瘤的学生,母亲在其高考前去世、与父亲相依为命。在学生发病时,陈洋第一时间去医院陪诊、陪护,全力协助学生办理转院手续和休学手续。陈洋积极为其向学校申请补助同时进行个人捐款,坚持每月与家长联系,关心其恢复进展及家庭经济情况,每个月都有这样一场特殊的视频家访,家长对于她能够一直关心惦念学生也深受感动,每次视频结束都会不停的道谢;小Y是因学业困难和情感挫折引发心理问题的学生,家访时陈洋选择与家长单独交流,耐心倾听家长的诉求,全力协调解决家长的担心与惦记,也会定期回访,家长说“陈老师,学校和你对孩子一直都很照顾,她现在状态很稳定、恢复的很好。”作为辅导员,春风化雨,她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润物无声,她用大爱传递关怀温暖。


二、关注重点群体 拓宽思路协同育人确保成效
学业困难生和经济困难生是高校家访对象中重要的两部分学生群体。在学困生家访过程中,她会提前将学生成绩、奖惩情况、兴趣爱好等多方面了解收集,以便在家访过程中及时反馈、因材施教,沟通时有策略地、委婉地提出学生存在的问题,提高家长对学习成绩的重视及认识,与家长研究学困成因、制定学习计划,确保提升学生成绩,形成家校教育合力。很多家长表示孩子很幸运能遇到这么负责的大学辅导员,每次都事无巨细的将学生成绩、学分、学籍处理规定耐心的讲解说明;2022年度累计家访学困生30人次,截至目前其中的25人已实现无挂科、跟上正常教学进度,无学业警告危险;对于经济困难家庭的学生,在切实了解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后,她向家长详细介绍学校贫困助学各项措施、国家奖助学金各项规定,鼓励学生努力学习知识,利用各项帮扶政策减轻家庭经济负担,激励学生自强不息、增长本领,争取早日成才,回报父母、学校和国家。2022年度,2020级经困生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人数占经困生总数的三分之一,综合成绩在专业排名25%的经困生人数占经困生总数的二分之一以上。






三、 覆盖学生整体 真诚沟通构筑家校沟通桥梁
为确保家访全覆盖,陈洋在每一假期都会开展一次线上家长会,利用腾讯会议平台,生动鲜明的向家长们介绍学校学院的发展状况,大二时主要介绍学籍处理相关规定、学生学习成绩、日常生活、管理情况;大三后对考研和就业两方面进行沟通,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到学生培养教育中,帮助家长转变就业观念,引导学生明确自身定位、明晰发展方向,制定可行的职业规划,家校协同共筑学生健康成长。同时,建立家长微信群,及时反馈学生在校的真实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形成“线上线下良性互动,家校联动全面对接”的良好局面,让家访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形成长效机制,实现家校携手聚合力,同心共育话未来。



四、 认真总结反思 巩固提升家访活动工作成果
每次家访结束后,陈洋都会认真查看家访工作反馈表,逐条阅读家长的意见建议,进行总结、记录、反思,在这场属于家校双向奔赴的温情教育中,陈洋始终真心真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全心全意呵护学生健康成长,家长在她的用心中感受大爱的温暖,她在家长的信任中体会责任的意义。
未来,陈洋将结合家访的实际情况继续总结思考,采取有针对性的育人措施,以实际行动提升思政工作质量,不断在家访之路上传递爱与责任,巩固家访工作成果,营造家校共育氛围,构筑家校沟通桥梁,用爱全力呵护学生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