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明雪,女,中共党员,副教授,辽宁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分团委书记,2021级本科生辅导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生涯规划指导师、高校生涯课程导师等。曾获锦州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优秀工作者,辽宁工业大学优秀党务工作者、三全育人先进个人、就业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为落实辽宁省教育厅《关于深入开展“千名辅导员万家行”活动的意见》通知要求,牢固树立“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潘明雪同志严格遵照学校党委学生工作部、学院家访工作整体部署的意见与要求,立足本学院特色,结合所带学生实际情况,深入推进家访工作常态化、机制化建设,使家访成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重要举措。
1.精心组织扎实部署 有序开展家访工作

潘明雪同志高度重视家访活动的深入开展,她严格遵照学校党委学生工作部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让思政教育有温度”的工作理念,结合所带学生的年级和工作重点制定《电气工程学院2021级家访活动实施方案》,在“明方向、抓重点、狠落实、强总结”上下功夫,精心挑选家访对象,全面了解学生情况,建立家访学生档案,有针对性地开展家访工作。
2.开拓进取无私奉献 多措并举创新家访

为切实保障家访工作的有序有效开展,潘明雪同志采取电话沟通、网络家访、集体性的网络家长会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家访形式,力争实现所带学生家访全覆盖。自2022年1月以来,潘明雪同志累计家访学生671人次,其中包括心理异常型、学业困难型、行为异常型、家庭经济特殊困难型、特殊家庭型和受资助类等特殊学生群体70人次;利用家长微信群汇报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动态,以“学风建设、安全稳定、心理健康、资助政策、诚信教育、志愿实践、校园成长、双创竞赛、生涯规划、就业创业”等十大板块为重点,使家长和学生同步了解学校资讯,为更好实施家校合作奠定坚实基础;她结合个人家访调研的学生成长成才问题,认真凝练总结,制作高质量家访会议汇报材料,实现了从重点对象家访到全体学生全覆盖家访,为众多学生解决了学业、心理、经济、就业困难等问题,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3.尊重规律担当责任 总结提升收获成长

潘明雪同志在家访中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思想引领”,尊重教育规律,创新家访理念,丰富家访形式,将家访活动视为自身思想政治教育的品牌活动。为建立家访常态化工作机制,她规范访前、访中、访后三个环节,保证“形式多样重效果,形成规律推创新,延伸教育结硕果”的模式,并确定了“一个重点、三个结合”工作目标,即:以特殊群体学生为重点,做到100%家访,同时将家访与重点学生帮扶相结合,与学生干部培养相结合,与个人能力提升相结合,进一步增强家访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家访活动中,潘明雪同志注重发挥“朋辈”教育的重要作用,开展学生干部梯队化建设,形成“团支部-学风小组-帮扶对子”三级学风建设平台,打造班级良好学风,所带学生学籍处理率逐年降低,英语四六级通过率、竞赛获奖率不断提升,所带团支部100%申报活力团支部,使优秀学生干部在特殊学生群体工作中起到“头雁先行、群雁齐飞”的良好效应,学风建设不断发展;通过集体性的网络家长会及日常工作的侧重,潘明雪同志为所带学生自入学起建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思维,学生善于发现自我,主动争取加入创新团队机会,提升专业成长能力,乐于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社会实践覆盖率日益增多,学生综合素质均有较大提升。






家访活动的持续开展,潘明雪同志获得了开展思想教育工作的鲜活资料。自2022年1月起,她形成了包括家访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内容、启示体会、建议及后续帮扶计划的家访报告3份,特殊学生家访案例总结27份、高质量集体性的网络家长会课件3份,撰写并发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论文2篇,申报省级、校级课题项目2项,累计4万余字。这一字一句都凝结着潘明雪同志对以家访工作为途径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新举措的深刻思考。
家访工作的深入开展,使潘明雪同志深刻意识到不断提升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的重要意义。因此,她不断深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向。自2022年起,她担任学校心理健康与发展中心实习心理咨询师,成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课程教师,努力开启“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成长历程,将自身的学生工作理念逐步由管理学生向服务学生转变,用心、用情、用爱,贴近学生的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的心灵,使家访活动成为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学生的连心之桥,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
结语
坚守育人初心,提升专业技能,凝聚家校合力。作为学生专职辅导员,潘明雪同志热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她持续用热忱的服务意识,敢于实践和创新的奉献攻坚精神,用爱与责任为学生保驾护航。未来,她将继续保持家访工作的极大热情,强化思考、创新实践,一如既往地提升专业能力,陪伴指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坚持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落到实处,贡献自己的最大力量。